缅怀,带上梦想 衡水泰华中学国际部高一学生梁懿鑫参加清明祭扫活动心得感想
淡蓝色的天空失去了以往的由缰,臂挽着灰蒙蒙的衬衣,又将几朵若隐若现的轻云抹上了胸襟,那若隐若现如同点点烛光,化为了哀悼着的白菊,凑近了鼻尖,不是花动,而是我们低下了头,在方碑面前。
纵使我们是国际部的孩子,也永远不会在风云变幻中迷失了历史和本心。
时间脱去了晨日的喧嚣,换上了午后的静谧,在无数汉白玉面前。这是象征着回望与缅怀的地方,这里是烈士陵园。二十八点三米的丰碑,象征着革命的二十八年零三个月,为国尽忠的烈士啊,我们来此纪念。您的汗水铸成了一条绵延千里的城墙,请允许您的孩子们献上一分钟的哀悼,如果您睡了,我们会守着您,让您享受那孩子们温和的祝愿;如果您醒着,请好好看一看您的孩子们吧,他们已经成了您梦中到模样。
轻淡的白菊排成了一列,放下了一朵,又放下了一朵,躺在“为国牺牲,永垂不朽”下面。它象征着首都的人民英雄纪念碑,那纪念碑的基座又映着河北省第一个县级党组织的诞生:映着“四·二九”的壮烈;映着第一位衡水党员入党的决心;映着土地改革的喜悦与热情。四月二十九日那天,八千红军驻扎于此,偏又是那残忍的日军,也摸了过来。他们有三万多人,有坦克、飞机、大炮......但我们英勇的红军,从不怕那纸糊的“铁壁合围”,抛头颅、洒热血,从南方撕开了一道巨大的缺口,三千多战士成功突围,但剩下的五千却永远永远地留在了衡水。您不仅保护了您那三千多的战友,也保护了无数的孩子。我们身处于您所赐予岁月的静好,但也一定铭记着您苦过岁月的峥嵘。
方碑之后,一座小小的纪念馆,记录了漫长的党史长河:蛟龙碑下,埋葬着守口如瓶的忠骨;烈士陵园,有着忍痛排雷的身躯。您为我们造就了一座繁华富饶的避风港,我们来到这里,也将走向国际,迈和平的步伐,圆满您的期望。
对不起,孩子们只留下了白菊;谢谢您,孩子们带上了您的梦想与故事。